传统婚礼中的“六礼”是指什么_美酒网
1、六礼,汉族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华子是什么烟?“华子”来自抖音李会长的街(gai)溜子系列视频,指的是中华香烟。因经典语录:“来根华子,我长年抽这个,抽别的咳嗽”走红网络。)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2、六礼简介:
纳采: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
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亲迎: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参考资料:婚嫁六礼网页链接
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中,制定了婚姻成立的条件,即六礼。六礼始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婚姻程序,虽几经变迁,但基本上没有脱离六礼的范围,在唐律、明律中都有类似的规定。这种婚姻程序是包办强迫与买卖婚姻相结合的体现,充满浓厚的迷信色彩。
六礼的内容包括了六个方面,实际是婚姻成立的六个程序:
一是纳采,即男方向女方送彩礼求婚。
二是问名,即男方的媒人问女方的名字、生辰,然后到宗庙里占卜吉凶,结果为吉的才能进行下一步,凶的则到此为止。
三是纳吉,就是占卜得到吉兆后定下婚姻。
四是纳征,男方派人送聘礼到女方家。
五是请期,即请女方确定结婚日期。
六是亲迎,婚礼之日,男方必须亲自去女方迎接,然后男方先回,在门外迎候。
在每一个程序中,男方都要送去一只大雁,因为大雁是候鸟,所以守时讲信用,而且大雁忠贞不二,丧偶的都独身。原来公卿送羊羔,大夫送大雁,士送雉,后来都统一为大雁,如果想多送钱物,可以在纳征时多送,其他程序中送大雁只是象征意义。
六礼的婚姻程序很复杂,一般百姓没时间也没有财力承担,所以只有官员贵族才这样严格遵守。但民间风俗也以此为参考,把一些程序合并,如第一和第二就可以一次完成,第三第四也可以合并,到现在民间的婚俗还可以看到西周时期六礼的影响。
通常与[三书]合称[三书六礼]。
三书即聘书(订亲之书)、礼书(礼物清单)、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
而六礼,在《仪礼》和〈〈礼记〉〉都有记载。其实这是中国传统(约先秦时代已形成)的结婚礼必经六道手续,即是:纳采(提亲);问名(夹八字);纳吉(过文定);纳征(过大礼);请期(择日);提亲(迎亲)
在《仪礼》和《礼记》都有记载。
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
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请期:即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三书六礼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
“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
“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
“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 “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 “乞日”、今称
“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2.换庚谱
媒人提亲后,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合,没有相冲,便互相交换两家的庚谱,作为订亲的最初凭据。
3.过文定
为
“过大礼”之前奏,通常在婚礼前一个月举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备三牲酒礼至女家,正式奉上聘书。
过大礼
订亲之最隆重仪式,约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进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
安床
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新人于结婚当晚进房为止。
结婚当晚,新人进新房后可让小孩在床上食喜果,称为
“压床”,取其百子千孙之意。
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古时认为
“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嫁妆
收到大礼后,女家的妆套须最迟于结婚前一天送到男家。这批大箱小箱的嫁妆,为女家身份与财富之象征。嫁妆除珍贵的珠宝首饰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丰衣足食)。
上头
男女双方在婚礼前夕,择定良辰(男方要比女方早半个时辰,即一小时前),进行上头仪式。这种仪式须由
“好命佬”及“好命婆”(分别是男女双方的长辈或亲友,择父母子女健在,婚姻和睦者)在男女双方各自家中举行。
一对新人均要穿上睡衣,女方应选择一个看见月亮的窗口案上,燃起龙凤烛,点起清香一炷,连同莲子、红枣、汤丸三碗,每碗六个或九个、生果、烧肉及鸡心向天参拜。男女双方并要准备尺、镜、剪刀、即所谓
“龙头镜、较剪尺”,取其光明继后之意,让“好命佬”及“好命婆”替新人梳头,一面梳,一面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上头象征一对新人已步入
“成人”阶段,并祝福他们同偕白首。
迎亲
现今,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新郎在戥串石的陪同下,携着花球迎接新娘。当抵达女家后,第一关便是
“入门”。若要顺利接得美人归,必须经过一连串智力及体能测试,必要时还加上歌情话,但最重要的还是丰厚的“开门利是”,众姊妹满意后才开门。入门后须留意的地方包括:
姊妹接过开门利是后,应从中抽出一成至五成封回利是给男家兄弟,上写
“姊妹茶点金”。
新郎应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新郎顺利入门后,姊妹应以茶点招待兄弟。
开门后,新娘应由大姐或伴娘带领出来交给其父亲,再由父亲交给新郎,正式行夫妻见面礼。
新人先拜天地,再拜祖先。
新人再向双亲奉茶跪拜(若依照旧式俗例,新人未到男家拜见翁姑之前,不可跪拜。即是新人应站着奉茶给岳父岳母。不过现时已没有这么讲究,想跪便去跪,以示心意)。
新娘准备两封利是,分别为威旺金及满堂利是,过门后交予家姑。
出门
在露天地方,由大姐或伴娘撑起红伞护着新娘,意指开枝散叶。
大姐及众姊妹一边行,一边向上空、伞顶及花车顶撒米(可加红绿豆),用来 “喂金鸡”,意思指鸡啄米后便不会啄新娘。
吉时,女子出门时须由大姐背着上花轿,据说新娘双足是不可沾地的,否则便会带来麻烦。但现时即使有大姐陪同,也是自行步上花车的。最后上花车前,新娘子应向送行的亲友鞠躬,以示谢意。
出门后,如果在送亲的路上,遇到了另一拔新娘,无论门第贵贱,这两个新娘必交换手帕,结拜为姊妹,其时,鞭炮齐鸣,贺之,谓为缘分。
过门
过门指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拜见翁姑及男家其它长辈。
三朝回门
三朝回门指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后再随夫婿回家。
134
155
72
100
120
152
107
126
129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