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酒传统酿造工艺(上海黄酒传统酿造工艺流程)_美酒网
黄酒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酒种,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为世界三大古酒。黄酒起源于何时?从古至今众说纷纭。
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公元前2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秋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另一种传说则表明在黄帝时代(公元前30世纪初至公元前21世纪初)人们就已开始酿酒。汉代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了一段黄帝与岐伯讨论酿酒的对话。黄帝问道:“为五谷(七大洲八大洋都有哪些?七大洲包括: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北美洲、南美洲;八大洋分别是:西太平洋、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北印度洋、南印度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北冰洋。)汤液及醴醪如何?”岐伯答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则完,稻薪则坚。
黄酒酿造的两个先决条件是酿酒原料和酿酒容器。考古发现,裴李岗文化时期(距今7000~800年)、磁山文化时期(距今7235~7355年)和河姆渡文化时期(距今6000~7000年)都已具备了人工酿酒的条件。因为在这些文化遗址中出土了陶器和谷物遗存物,如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人工载培的水稻的谷粒和杆叶,以及大量的可用于酿酒和饮酒的陶器。
在以上文化遗址之后的大汶口文化墓葬(约5000年前)和龙山文化遗址(公元前2500至公元前2000年)中,发掘到大量的酒器。在大汶口文化墓葬中,有发酵用的大陶尊,滤酒用的漏缸,贮酒用的陶瓮,用于煮熟物料的炊具陶鼎,以及100多件各种类型的饮酒器具。据考古人员分析,墓主生前可能是一名职业酿酒者。龙山文化遗址中有大量的黑陶酒器,其中蛋壳黑陶杯是一种高贵的酒礼器。由此可见,在这两个文化时期,人工酿酒已有了一定规模。酿酒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因此酿酒起源应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之前。
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杯
那么,酒是如何发明的呢?在远古时代,人们可能先接触到某些天然发酵的酒,然后加以仿制。晋代的江统在《酒诰》中写道:“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江统在我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了谷物自然发酵酿酒学说,这一学说是符合科学道理及实际情况的。
2. 黄酒的酿造工艺糯米为最佳原料
黄酒是用谷物作原料,用麦曲或小曲做糖化发酵剂制成的酿造酒。在历史上,黄酒的生产原料在北方以粟(学名:Setaria italica, 在古代,是秫、梁、稷、黍的总称,有时也称为梁,现在也称为谷子,去除壳后的叫小米)。在南方,普遍用稻米(尤其是糯米为最佳原料)为原料酿造黄酒。由于宋代开始,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南移,黄酒的生产局限于南方数省,南宋时期,烧酒开始生产,元朝开始在北方得到普及,北方的黄酒生产逐渐萎缩,南方人饮烧酒者不如北方普遍,在南方,黄酒生产得以保留,在清朝时期,南方绍兴一带的黄酒称雄国内外。
3. 黄酒的生产流程酒曲制作黄酒流程:
1.糯米若干,浸泡5小时.
2.把水滤去,把浸泡后的糯米倒入饭甑.
3.把饭甑盖好,放到大镬中,大镬底部放水.
4.镬底生火,蒸上2~3个小时,直致米变成软熟的饭粒.
5.把蒸好的饭粒扒松,倒进非常干净的大水缸.
6.水缸内加入少量的干净水.
7.加入适量酒饼[发酵剂,可买到],不同酒药可酿出不同的酒.有的甜,有的浓.甜酒酒药少,浓酒酒药多.
8.把酒缸盖好,冬天等6-8天,夏天等3-4天,香淳的米酒就出来了.
9.这时的酒是生的,要加热.有些则把酒糟用漏斗状的竹编滤器滤出酒,再把酒放到密封的坛子,把坛子放到闷烧的谷糠里加热.
10.有的人把酿好的酒又加到下次酿酒的饭粒上重酿.....最多的我听过是九重酒.
11.米酒也可以浸泡些熟地,党参,当归......等中药,成了药酒. 酿酒过程关键是 干净.杀菌消毒重要,不然可能成醋也.
4. 上海黄酒传统酿造工艺流程图片不是勾兑的
上海老酒(黄酒)属于酿造酒,酒度一般为15度左右。
黄酒,顾名思义是黄颜色的酒。所以有的人将黄酒这一名称翻译成“Yellow Wine .其实这并不恰当。黄酒的颜色并不总是黄色的,在古代,酒的过滤技术并不成熟之时,酒是呈混浊状态的,当时称为“白酒”或浊酒。黄酒的颜色就是在现在也有黑色的,红色的,所以不能光从字面上来理解。黄酒的实质应是谷物酿成的,因可以用“米”代表谷物粮食,故称为“米酒”也是较为恰当的。现在通行用“ Rice Wine 表示黄酒。
5. 黄酒酿造工艺流程图1、制曲,酿造黄酒之前,必须要提前半年做好酒曲,一般做酒曲选择在天气炎热的伏天制作,利用麦仁、酵子、麻叶等经过装填、发酵而制成传统的酒曲。
2、浸米,黄酒酿造的时间一般都选择在每年的腊月附近进行,腊月里由于气温低,小米在水中浸泡不容易变质,同时低温可以保证小米黄酒的慢发酵,以免温度过高,酒质容易变酸,做黄酒要选用煮酒专用的小米,俗称酒米,在小米充分浸泡完毕之后,反复淘洗几次就可以捞起放在竹筐中沥干水分。
3、备曲,这是酿造黄酒的另一大原料,小麦大曲,里面一圈褐色的环状是由于小米发酵造成,在酿造黄酒之前,要把小麦大曲切碎,大小适中即可,可以方便的拌在煮好的小米之中。
4、煮酒,酿造黄酒之前,要把锅周围的瓷砖清洗干净,避免在煮酒的过程中粘稠的小米溢出浪费。先在锅中放三分之二的水烧开等待下如小米。锅内水烧开之后就可以下如小米了,小米和水的比例要掌握好,水分太多煮出来的酒颜色浅、酒质不好,水少的话小米容易反生,黄酒容易变酸。
5、拌曲,把煮好的小米用铲子铲到事先准备好的簸箕内,把煮好的小米摊平,利于散热,待温度之后就可以拌进大曲了,放在缸底部的可以多拌一点大曲,放在上面的可以适当的少放一点大曲,这样有利于黄酒的发酵。同时也可以利用往年的老酒酒糟帮助发酵。一般一斤麦曲可以发酵十斤左右的小米。
6、入缸发酵,发酵是酿造黄酒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的手工黄酒遵循古法,采用一冬一酿的传统冬酿工艺,只有在每年的冬至前后才开酿,这样酿造出来的黄酒由于室内温度低,发酵时间长,所有黄酒的营也更加的丰富,一般发酵室温控制在摄氏10度左右,过高的温度容易导致黄酒快速发酵变酸。一般冬酿黄酒经过三到六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进行压榨了。
7、压榨,黄酒在经过漫长的发酵之后就要进行压榨了,压榨主要是去除黄酒中的酒糟,得到析出的酒液,黄酒压榨采用传统的重力压榨,采用木质的器械经过黄酒自身的重力慢慢的透过纱布析出澄清的酒液。
8、装瓶,最后一个步骤——装瓶,虽然条件比较简单,比不上现代化的灌装生产线,但是我们会尽可能的做到干净卫生,所有的瓶子都是一次成型的新瓶子,然后经过凉开水冲洗,保证干净卫生。
6. 上海黄酒传统酿造工艺流程图在上海一般的喝法就是冬天的热着喝,隔水加热黄酒加速姜丝和话梅,这传统的喝法,现在也有加热黄酒然后打入一个鸡蛋直接喝下去,这种以前没有这样喝现在的新喝法,还有就是夏天用冰块冰镇着喝,这样黄酒分味道更香一点,现在女孩子喝黄酒也多了有对着冰块和苏打水喝的,喝出黄酒新高度了。
7. 黄酒现代酿造工艺流程一、制作黄酒的原料和工具:
鲜红薯50千克,大曲(或酒曲)7.5千克,花椒、小茴香、陈皮、竹叶各100克,备小口水缸1个,长木棍1条,布口袋1条。
二、工艺流程:
选料蒸煮—加曲配料—发酵—压榨—装存。
三、工艺操作要点:
①选料蒸煮:选含糖量高的新鲜红薯,用清水洗净晾干后在锅中煮熟。
②加曲配料:将煮熟的红薯倒入缸内,用木棍搅成泥状,然后将花椒、茴香、竹叶、陈皮等调料,兑水22千克熬成调料水冷却,再与压碎的曲粉相混合,一起倒入装有红薯泥的缸内,用木棍搅成稀糊状。
③发酵:将装好配料的缸盖上塑料布,并将缸口封严,然后置于温度为25-28摄氏度的室内发酵,每隔1—2天搅动一次。薯浆在发酵中有气泡不断溢出,当气泡消失时,还要反复搅拌,直至搅到有浓厚的黄酒味,缸的上部出现清澈的酒汁时,将发酵缸搬到室外,使其很快冷却。这样制出采的黄酒不仅味甜,而且口感好,否则,制出的黄酒带酸味。也可在发酵前,先在缸内加人1.5-2.5千克白酒作酒底,然后再将料倒人。发酵时间长短不仅和温度有关,而且和酒的质量及数量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发酵中要及时掌握浆料的温度。
④过滤压榨:先把布口袋用冷水洗净,把水拧干,然后把发酵好的料装入袋中,放在压榨机上挤压去渣。挤压时,要不断地用木棍在料浆中搅戳以压榨干净。有条件的可利用板框式压滤机将黄酒液体和酒糟分离。然后将滤液在低温下澄清2-3天,吸取上层清液,在70-75摄氏度保温20分钟,目的是杀灭酒液中的酵母和细菌,并使酒中沉淀物凝固而进一步澄清,也让酒体成分得到固定。待黄酒澄清后,便可装入瓶中或坛中封存,入库陈酿1年。
四、黄酒酿造的特点:
①所使用的糖化发酵剂为自然培养的麦曲和酒药,或由纯菌种培养的麦曲、米曲、麸曲及酒母。由各种霉菌、酵母和细菌共同参与作用。这些多种糖化发酵剂、复杂的酶系,各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以及它们在酿造过程中的种种作用,使黄酒具有特殊的色、香、味。
②黄酒发酵为开放式的、高浓度的、较低温的、长时间的糖化发酵并行型,因而发酵醪不易酸败,并能获得相当高的酒度及风味独特的风味酒。
③新酒必须杀菌,并经一定的贮存期,才能变成芳香醇厚的陈酒。
8. 黄酒制造的工艺流程黄酒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背景的酒种,也是未来最有希望走向世界并占有一席之地的酒品。黄酒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新原料、新菌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融入为传统工艺的改革、新产品的开发创造了机遇,产品不断创新,酒质不断提高。
中国传统酿造黄酒的主要工艺流程为:
浸米——蒸饭——晾饭——落缸发酵——开耙——坛发酵——煎酒——包装今天,我国大部分黄酒的生产工艺与传统的黄酒酿造工艺一脉相承,有异曲同工之妙。
132
206
143
192
59
85
169
198
102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