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窑青花瓷(近几年青花瓷有名的窑口)_美酒网
元代青花瓷瓷胎发白主要是景德镇窑。
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并风靡国内外,至南宋时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南方青白瓷系,除景德镇外,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广西等地都有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
同安窑,南安窑,浦城窑,厦门窑,德化窑,永春窑,莆田窑,安溪窑,泉州窑,漳浦窑,闽清窑,连江窑,建阳窑,泰宁窑,建宁窑,宁德窑,宁化窑,等。
2. 青花瓷著名窑口青瓷是整体施以青瓷,烧好之后通体为青色的瓷器。按窑口要分成哥窑和弟窑,哥窑出品多有开片,可用茶水养之,弟窑出品温润,器型美观,色彩纯正,另外,青瓷也可以按颜色来分,比如像粉青、梅子青、天青、影青等等。
青花瓷是以白瓷为胎底,施青花彩绘,上釉烧制而成,青花彩主要的成分是钴,上彩手绘之后施釉烧制,会显现出青蓝色,所以叫青花瓷。
3. 青花瓷哪个窑鞍山坝明青花瓷窑窑址后命名为“中寺窑”。
县志载:“……明代青花瓷窑窑址分布在中寺沿岸,北起西坑,南至双港口,中有桥寮坳、界吉湾、鞍山坝、沙罗坪、洪水坑、招禾排等共13处窑场,皆依山傍水,窑床为阶级龙窑,窑具、残器、瓷片俯拾皆是。大禾村合港明代青花瓷窑位赤水镇大禾村合洪口,分上厂、下厂3处窑址,为阶级窑,残破器堆积如山。与高虎脑乡(今属驿前镇)诸青花瓷同时代。
”1982年以来,这些明青花瓷窑窑址在广昌县文物普查中被发现,采集完整器皿24件,残器标本126件,瓷片79件。广昌明代青花瓷的体系和产品岁月与景德镇的明代青花瓷完全不同,有独特风格,烧造历史悠久,胎体细腻,釉面光亮,纺饰粗放,富民间情趣,窑址保存完好,遗物丰富,粗细兼有,历代交替。
尤其是位于广昌南部边境的鞍山坝瓷窑,不但窑床、作坊保存完好,而且绵延数百年,历代不衰,仍采用古老配方、古老工艺烧造民用瓷器,是研究明代青花瓷制瓷工艺的生动形象的标本。经古陶瓷专家现场考察鉴定,广昌明代中寺民用青花瓷窑群烧造年代始于元,盛于明,衰于民国。
4. 青花瓷产自哪个窑口在景德镇,老一辈的制瓷匠人都知道:阴雨天烧制的青花瓷是最佳的,因此古代每到下雨或梅雨季节,各大窑口都开始烧制瓷器,因为这时候的天气湿度特别适合釉色呈现出最佳水平。
上品青花瓷是什么颜色?
周杰伦《青花瓷》里有一句家喻户晓“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句话不仅讲的是爱情,也是天青瓷的制作奥秘。
“天青等雨”是青花瓷上品中的上品,存世量非常少,其颜色澄净忧郁,是雨中酝酿的精灵,也是最美丽的釉色。
然而这种釉色必须在烟雨天才能烧出来,因此烟雨天是出现天青色的决定性条件之一。好事多磨,那一抹浪漫纯净的颜色,必须耐心的等待一场不知何时会降临的雨,才能够在积云散去的朗朗晴空以天青的颜色出现。
在瓷器中宋代汝瓷是天青色的代表,其真品颜色是一种介于蓝和绿之间的颜色,幽玄、静穆,就像雨过天晴乌云散开后,露出的一抹蓝。
天青瓷的珍贵空前绝后,看到它后,之前的惊讶、猎奇、不以为然就会平复许多。
含有玛瑙的天青釉色“润物细无声”,淡淡的开片晕染,至简至朴的线条经过各种形而下和形而上的严密考量。
它在那里,任时光荏苒流淌,它依然玉树临风,不张扬,不吵闹,宁静温婉犹如一块古玉,它就是谦谦君子本人,它的美,值得让人永远铭记。感谢阅读,喜欢请关注“大御瓷器”。
5. 元代青花瓷有几个窑口宋代六大窑系是指定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北宋是我国制瓷业全面发展的时期,不论是规模、技术还是产品达到的水平,都达到了瓷器发展史上的高峰。全国各地出现了很多窑场,经过激烈竞争、淘汰、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一些名窑为中心的“窑系”。
六大窑系
中国北方在六大窑系里有定窑、钧窑、磁州窑和耀州窑。南方在六大窑系中有两个,一个是浙江的龙泉窑,还有是江西景德镇窑。
龙泉窑主要是以青瓷为主,龙泉青瓷在北宋后期开始走向兴盛,到南宋和元代早期达到了高峰,最有代表性的是梅子青,像青梅一样,釉色非常好。景德镇窑,主要是烧青白瓷,又叫影青瓷,是介于白和青之间。景德镇窑一旦形成之后,由于它得天独厚的条件,独步了整个窑业,宋代之后就是景德镇窑的天下了。
6. 青花瓷三大窑景德镇瓷器三大品牌分别是“景窑玉瓷”、“红叶陶瓷”、“昌南陶瓷”。
1、明清御窑复烧参与人、景德镇传统绘瓷技艺传承人曹伟创办的“景窑玉瓷”工作室生产的景德镇茶具做工精美,青花瓷茶具质量上乘,茶具造型独特,粉彩色彩艳丽,青花发色纯净,全部都是经过1320度高温烧制而成。其茶具与普通市面的茶具相比,不含铅,对人体绝无害处。
2、红叶陶瓷不仅是景德镇陶瓷的代表品牌之一,也是中国陶瓷的十大品牌之一。曾获“中国名牌产品”、“江西知名品牌”、“绿色环保健康陶瓷”等多项荣誉称号。红叶陶瓷主要生产高档耐用品。这种氤氲了中国古老文化,影姿绰约的红叶陶瓷能够将个人品位展现得淋漓尽致。
3、昌南陶瓷自宋代便作为皇家专供瓷。直至清代,一直受历代皇帝重视。其生产方式多为官监民烧,可谓响赫朝堂与民间。现任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陶瓷研究所的孙维即既传承了中国陶瓷大家王昌彬的技艺,又赋予了陶瓷现代科技的活力,使其产陶瓷倍增色彩。附近的多所陶瓷学院又为其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7. 青花瓷是哪个窑开始兴起的青花瓷的原理是应用钴料在胚面上进行绘画,上了透明釉后在高温下进行烧制(一次性),成品是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因为青花瓷胎为白底,因此又叫白地青花瓷。青花瓷是我国陶瓷艺术的珍品,最早出现在唐代,元朝走向成熟,明代成为主流,清朝达到顶峰。
提到青花瓷,大家想到的是中国特色,然而有些人却说青花瓷是外国的,或者说青花瓷的起源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这个外国指的是波斯(古伊朗)。这么说倒也不是空穴来风。青花瓷的烧制需要一种重要原料:钴,波斯是知名的产钴国,而且曾是重要的文明国度,在历史上也有同中国交往的记录,两者文化交流具备一定的基础。
基于上述原因,一些专家就表示,青花瓷的原料及制作工艺都和波斯有关!乍一听好像有那么几分道理,但如果仔细分析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从原料上来分析,或许中国曾经从波斯引进钴原料,但并不代表中国没有。钴是一种呈色剂,国内考古学者曾从一处战国墓中发现了一些陶胎琉璃球,这些琉璃球上的蓝彩是钴的成色。
中国既然在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应用钴进行染色,而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和波斯接触,这就可以证明用国产钴进行青花制作的条件是存在的。那么青花瓷是否存在借鉴波斯的工艺呢?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瓷的国家,青花瓷出现的时间点中国的瓷器工艺已经相当成熟,这将很大程度降低中国对波斯钴的使用以及对该国工艺的借鉴。
那么是否有实物证明?中国最早的青花瓷出现在唐代,目前已发现的实物是有江苏省扬州唐城遗址出土的一块青花残片。虽然那个时候的青花工艺看上去不是那么成熟,色泽看上去不及后世的青花瓷光鲜艳丽,却是非常好的器物证明。
除了唐朝的物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从浙江环脆塔塔基中发现了青花瓷碎片,时间是南宋,同青花出土的还有记载年限的石碑:宋咸淳乙丑,按照现代算法是1276年。这一时期的青花瓷色泽较淡,然而无论原材料还是工艺全都是中国特色。
到了元朝青花瓷走向成熟,在景德镇艺人的努力下,经过多年努力,青花瓷工艺得到长足发展。而且元青花的纹饰构图丰满,有龙凤、花鸟、麒麟以及人物,极具传统风格。
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已经成为主流瓷器,还在原有基础上创烧了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等新品种,这些都是中国瓷器工匠的成果,而且这一时期中国的青花瓷是海外瓷器贸易的重要项目,外国人提到青花瓷想到的是中国。所以,不要疑惑,青花瓷的起源是中国。
8. 近几年青花瓷有名的窑口有哪些1、春风祥玉
春风祥玉由景德镇陶瓷大学邹天成教授之子,邹俊先生创办,是学院派制瓷以及仿古瓷的领军人物。
出品仿古瓷以明清为蓝本,针对传统纹饰进行修改设计,保留古韵的同时,增加现代审美,作品往往延续明清时期的特点,古朴丰满,线条器型圆润柔和,尽显端庄气质。
2、快雪时晴
快雪时晴是由,景德镇拥有极高声望的画师,刘震老师亲自创立的窑口,这位刘震老师从瓷器的练泥,拉坯,到画面设计,指导画师绘画,包括分水烧制等工序都是行家,堪称无所不能的全能型人才,并且领悟了独特的明踏水画法,浓淡分明,拥有很强烈的立体感,所以从快雪时晴出品的瓷器,风格大气沉稳,拥有大家风范,其品质不输任何窑口,也是被众多收藏家喜爱的窑口之一。
3、小雅是景德镇一家作坊的堂号,一直致力于高仿青花瓷,窑主名为阮定荣,窑口采用的釉是很少见的白里泛青光亮度较弱的釉子,它相较于传统纯白釉,在上面绘制的青花更有温厚之感,减少了浮华之味。
他们采用的青花分水,讲究从浓到淡一气呵成,五色料宛如浑然一体,且除分水以外,以线为骨,铁线描和折芦描这两者都是显著特点,因此小雅也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小件王。
4、九段烧
九段烧的名字来自于一九九六年,新华社记者章武先生发现段窑作品的品质上乘,有感而言:如果瓷器有段位的话,段窑的作品可评九段,因此段窑才改名为九段烧。
九段烧精于工笔任务,尤其擅长名俗和山水绘画,画片布局张弛有度,题字流畅洒脱,使用胎体精良,发色多为翠毛蓝色,是很多朋友初入瓷器的首选。
9. 近几年青花瓷有名的窑口是哪里景德镇三大名窑是小雅、春风祥玉、九段烧。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其为世界瓷都。
小雅工艺考究,只选景德镇本地陶土,高档原矿青花钴料,从泥巴,拉坯,利坯,绘画,上釉等都是全手工制作。每一款小雅作品都极具艺术价值。
春风祥玉:其最初叫贵和堂,因邹俊祖上原本是做中药生意,当时的药品包装是要用到瓷瓶类的,因此便在景德镇开立了窑口,嘉庆年间创办贵和堂,至道光年间,他们已拥有贵和堂、贵和栈和贵和轩三家堂口。
九段烧拥有景德镇一千多年的瓷器底蕴,在九十年代初已负盛名,近20年来引领了陶瓷饰品潮流,是景德镇瓷器茶具三大名窑之一。九段烧擅在茶器方寸之地描摹人物,以高超的绘画功力著称,被业内称为景德镇的“段家样”。
10. 烧制青花瓷的窑1.景德镇窑:“景德镇”是江西省的一个镇,从晋朝末期就(桃花仙人是谁?唐寅,《桃花庵歌》是诗人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诗人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间”与“鞠躬车马前”分别代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以富贵与贫贱的各有所失,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自己平凡真实中带有庸俗消极一面的真实内心,带有愤世嫉俗之意气。)已开始烧制瓷器,宋朝时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整个镇都加入到瓷器产业中,“家家窑火,户户陶埏”,元朝之后成为中国最大的瓷器产地,至今依然是市场的主流,很多青花瓷,白瓷均出自景德镇。翻转手上的瓷质茶杯一看,也许会印着“景德镇”三个字。景德镇瓷器质地洁白细腻,精髓在“白,明,薄”三个字上,其中薄胎瓷又称“脱胎瓷,蛋壳瓷,”薄如蛋壳,透光性强,入手轻如无物。在装饰上有青花,古彩,粉彩,青花玲珑等。其中青花瓷创始于元代,明清达到高峰,大致工艺为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图样,上釉后一次烧成,蓝白相间,金莹剔透,号称“人间瑰宝”。
2.汝窑:汝窑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因当时位于汝州境内而得名。从北宋年间开始烧制瓷器,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汝窑烧制的泥料比较特殊,胎均为灰白色,只是深浅有别,因颜色与香灰类似,又称“香灰色,”是汝窑特有的色泽。汝窑色釉基本色调为天青色,相比于景德镇窑的兰花点点,汝窑的装饰简单粗狂,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汝窑开片纹,据说开片纹的形成最初是一种釉面缺陷,叫做“崩釉”,后来将这种缺陷演变为无可替代的装饰。曾购买一只汝窑杯,店家说三十天小开,一百八十天大成,果然,把玩半年后鱼子纹遍布,粗狂,简单,不失美观大方。
3.宜兴窑:位于江苏宜兴,以宜兴紫砂壶享誉世界,其制陶历史已有五千多年,然而很多朋友只知宜兴紫砂壶,而不知宜兴青瓷,因为宜兴青瓷曾有过断代,晋,唐,宋时期宜兴青瓷产业都很繁盛,后来只有紫砂壶而青瓷断了代。直到60年代才又在宜兴泥料基础上进行研发和复兴青瓷产业。
4.邢窑:邢窑位于河北邢台,开始烧制于南北朝晚期,衰于五代,终于元朝。开始时烧制的是青瓷,后来逐渐由青瓷发展成白瓷,在唐朝时与南方的越窑平分秋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对应体系,唐朝中期是邢窑的鼎盛时期,烧制的白瓷比隋朝和唐初更有进步,不仅进贡皇宫,更远销海外,其品质以细,白,透,闻名。皮日休有诗可以窥其品质“邢窑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园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
5.越窑:越窑位于浙江绍兴,以青瓷著名,唐朝时与北方邢窑相对应。陆羽评价两窑特色说“越瓷类玉邢似冰。”越窑从东汉时期开始烧制,宋朝开始衰落衰落。越窑瓷质茶具色泽晶莹似玉,青绿相间,温润明亮,器具上绘有花鸟鱼虫,山水神兽等图案。
6.建窑:因处于福建省建阳市而得名,开始烧制于晚唐时期,宋朝是其发展和兴盛时期,主要烧制黑瓷茶盏。因此“建盏”一名,闻名遐迩。建盏特征是胎体厚重,黑灰,黑紫色,色泽深而无光,入手质地有沉重感,其深沉的色泽也给人予压抑感,或许这就是黑瓷的魅力,在宋朝时期,进贡皇室的黑瓷器底部常刻有“供御,进盏”字样。
7.钧窑:钧窑位于今河南禹州,因古代属钧州而得名。开始烧制于唐朝,盛于北宋,主要特色产品为铜红釉瓷,器型类似于黑瓷,深,厚,沉。特色在于色泽红紫,表面纹路弯曲,号称“蚯蚓走泥纹”。宋朝时期器型呈色和纹理表现都已发挥到极致,至今无法仿造。
161
176
175
189
87
77
107
79
228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