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雨果干红(法国文豪雨果简介)_美酒网
原文如下:
致巴雷特大尉:
1861年11月25日
您很想知道我对军事远征中国一事的看法。既然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一桩豪迈而又体面的事情,那就只好劳驾您对我的看法赋予一定的意义。在您看来,维多利亚女皇和拿破仑皇帝的联合舰队所进行的这次远征真是无上的荣耀,而且还是法兰西和英吉利共同分享的一次荣光,因此您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次胜利是否有充分的认识。
既然您想听听我的意见,那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在地球上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叫做圆明园。奠定艺术的基础的是这样两种因素,即产生出欧洲艺术的理性与产生出东方艺术的想象。在以想象为主的艺术里,圆明园就相当于以理性为主的艺术中的帕特农神殿。
凡是人民——几乎是神奇的人民的想象所能创造出来的一切,都在圆明园身上得到体现。帕特农神殿是世上极为罕有的、独一无二的创造物,然而圆明园却是根据想象拓制出来的一个硕大的模型,而且也只有根据想象才能拓制出这样的模型。
您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您尽可以用云石、玉石、青铜和陶瓷来创造您的想象;您尽可以用云松来作它的建筑材料;您尽可以在想象中拿最最珍贵的宝物,用华丽无比的名绸来装饰它;
您可以借想象把它化为一座宫殿,一间闺房,一个城堡;您尽管去想象那里住的全是神仙,遍地都是宝;您尽管去想象这座建筑全是用油漆漆过的,上了珐琅的,镀金的,而且还是精雕镂刻出来的;
您尽可以在想象中指令那些具有跟诗人一般想象能力的建筑师,把《一干零一夜》中的一千零一个梦表现出来;您也尽可以去想象四周全是花园,到处都有喷水的水池,天鹅,朱镂和孔雀。
总之一句话——您尽可以凭人类所具有的无限丰富和无可比拟的想象力,把它想象为是一座庙堂,一座宫殿——这样,这个神奇的世界就会展现在您的眼前了。
为了创造它,需要整整两代人成年累月地进行劳动。这座庞大得跟一座城池一样的建筑物,是经过好几个世纪才建筑起来的。
这是为什么人建造的呢?是为世界的各族人民。因为创造这一切的时代是人民的时代。
艺术家、诗人、哲学家,个个都知道这座圆明园;伏尔泰就提到过它。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大剧场,巴黎有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没有亲眼看见过它的人,那就尽管在想象中去想象它好了。
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这里对它的描绘还是站在离它很远很远的地方,而且又是在一片神秘色彩的苍茫暮色中作出来的,它就宛如是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影影绰绰地呈现出来的亚洲文明的一个剪影。
这个神奇的世界现在已经不见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盗窃了圆明园的全部财富,然后彼此分赃。这一切所作所为,均出自额尔金之名。
这不禁使人想起帕特农神殿的事。他们把对待帕特农神殿的手法搬来对待圆明园,但是这一次做得更是干脆,更是彻底,一扫而光,不留一物。
即使把我国所有教堂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又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收藏在这个东方博物馆里的不仅有杰出的艺术品,而且还保存有琳琅满目的金银制品,这真是一桩了不起的汗马功劳和一笔十分得意的“外快”。
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的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的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口箱子。之后,他们才双双手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我们,欧洲人,总认为自己是文明人;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然而,文明却竟是这样对待“野蛮”的。
在将来交付历史审判的时候,有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不过,我要在这里提出这样的抗议,而且我还要感谢您使我有机会提出我的抗议。绝对不能把统治者犯下的罪行跟受他们统治的人们的过错混为一谈。做强盗勾当的总是政府,至于各国的人民,则从来没有做过强盗。
法兰西帝国侵吞了一半宝物,现在,它居然无耻到这样的地步,还以所有者的身份把圆明园的这些美轮美奂的古代文物拿出来公开展览。我相信,总有这样的一天——这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我暂且就这样证明:这次抢劫就是这两个掠夺者干的。
阁下,您现在总算知道了,我对这次军事远征中国的事情,是有充分的认识的。
2. 法国大文豪雨果是姓。
维克多·雨果,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有哪些比较仙气的英文昵称?1、baiForget the past(念旧)2、Tsundere(傲娇)3、Invader(瑾年)4、Summer(初夏)5、Gardenia(栀子)6、Nooneandyou(无人及你)7、Beginning(始于))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雨果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1885年5月22日,雨果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3. 法国作家雨果的全名是什么雨果的代表作品有九三年。九三年是法国小说家雨果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74年。他在小说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文,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登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这部小说是雨果一生思想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作者艺术形式最为完美成功的作品之一。
4. 法国著名的作家雨果才华横溢,20岁开始发表作品评价有以下几个方面:
1、雨果无疑是法兰西文学史上的巨擘、最闪耀的明星之一。他才华横溢,并且富有激情,而且善于用激烈的故事情节来打动人心;
2、不过,除了这些标签式的赞誉之外,雨果另有其作为凡人的一面,他同样在生活当中经历了坎坷,犯下了多种错误,并且也有和每个人一样的人性弱点。他像那时候上流社会的男人一样放荡,对妻子并不忠贞,情妇前后好几个,有一个甚至在身边长留了三十年——也许这种放荡因为文学家的才华而被蒙上了一层脂粉,但是毫无疑问,这种不忠贞深深地伤害了自己的妻子,并且给孩子们树立了并不完美的榜样;
3、如果说在当时的环境下,放荡的生活只是道德上的小小瑕疵的话,那么他早年在政治上的前后摇摆,更加让喜欢或者不喜欢他的人都对他颇有微词。
5. 法国文豪雨果简介资料谈谈我的浅见
维克多·雨果是诗人、小说家、戏剧家,一代文豪;同时也是画家、装饰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位广博的天才。本次展览通过雨果波澜壮阔的人生,首次向中国观众较为全面地展现这位“普天之下人类情感的大师”在文学、绘画、装饰艺术等多元领域的探索,感受隐藏在文豪光环背后、鲜为人知的生动侧面与蓬勃创作。
我读第一本小说是《笑面人》整体来说用了对比的手法,物质上奢华无度、精神上空虚恶毒的贵族,和生活上漂泊贫穷,但精神上富足充盈 的关伯兰们的强烈对比,又从比如关伯兰的畸形是由仅仅因为空虚无聊想逗乐的贵族造成的这条明线,暗含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是由贵族上层阶级封建专制造成的暗线。还有乌苏斯这种有思想,大智若愚,笑傲江湖的智者,在没有言论自由的年代,通过一幕幕舞台剧映射当时社会的黑暗。贵族通过身份、金钱、利益联系起来的关系十分脆弱,穷人通过粗茶淡饭建立的感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但穷苦、疾病,和人为的莫须有的罪名却能轻而易举的将他们消灭,以至于乌苏斯劝导奥姆“千万不要堕落成人啊”可见劳苦大众对社会不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绝望和悲愤。喜欢雨果写的那些形象、诙谐、生动的谚语、比喻,还有对于人物心理的描写,尤其是关伯兰被投进监狱经历的绝望、翻转、震惊、疑惑、心态的沉浮,那么细致、细腻、完全就想住进了别人的脑子一般。感叹一句,大家就是大家!
学贯古今的渊博,美与丑、善与恶夸张的对比,人道主义
诗歌没读过,但毫无疑问雨果是集大成的浪漫主义作家。
154
86
106
127
140
106
174
172
15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