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_美酒网
七月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区别在于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发起的为推翻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而七月革命则是无产阶级不满资产阶级的统治而进行的自下而上的民主革命
2.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内容;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其中雅各宾派主要领导人:罗伯斯庇尔]
导火线:1789年5月,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
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发展过程:
①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②1792年法国反对外国干涉的战争开始 ,同年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君主统治。
③1792年9月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间:1792~1804年;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1793年,路易十六被处死。
④革命高潮——雅各宾派专政[面临问题:英、奥、普等组成反法同盟入侵法国;国内发生王党叛乱。采取的措施:限定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严惩反动分子;动员全国力量反对内外敌人。结果:打退了反法联军;平息了国内叛乱;遭到了多方面反对,被反对派发动政变推翻]
结束标志:1794年,雅各宾派统治被推翻[罗伯斯庇尔被推上断头台,雅各宾派统治结束。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并没有失败]
革命期间和革命后颁布的重要文献
《人权宣言》★
主要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颁布历史意义: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局限:只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结果: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封建势力最后复辟。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
①是一次规模大、范围广、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从根本上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③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斗争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
3. 法国大革命后傅里叶还是圣西门提出了观点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
他们在理论上的贡献体现在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初步形成科学的思想体系。
4. 法国大革命被推上断头台的国王查理一世(CharlesⅠ,1600年11月19日—1649年1月30日),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国王,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公开处死的国王。
1649年1月,特别法庭开始审判查理一世。罪名是背叛他的国家,查理一世在白厅宴会厅前被斩首。
查理一世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公开处死的国王。1612年其兄威尔士亲王亨利去世后成为王储。1625年,即位为不列颠国王,称查理一世。
由于议会对其宠臣白金汉公爵专权和西班牙战争失利的不满,拒绝了给国王征收关税的特权,形成了议会与国王的对立。查理一世因此在1626年6月解散议会。国会于1628年提出权利请愿书,查理一世为求议会同意征税而签字。1629年,派人拘捕议会中言行激进的的议员,然后解散国议。
之后的11年间,未再召开过议会,直到1640年4月,为解决对苏格兰战争的军费问题而召集议会,却因拒绝重开战端而再被解散。11月,又召集议会,但议会仍然拒绝与查理一世合作。查理一世与议会决裂后,伦敦市民控制了伦敦。
查理一世只能于1642年1月10日北逃约克,并集结保王力量。8月22日,在诺丁汉树起王旗,内战爆发。1646年春,议会军围困牛津,国王军投降,第一次内战结束。后在苏格兰人的支持下发动第二次内战。1648年,苏格兰军被议会军击败,第二次内战结束,查理一世被俘。1649年1月27日,下达处死查理一世的命令,30日,查理一世在白厅宴会厅前被斩首。
5.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启蒙思想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到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宣传启蒙思想,尤其是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建立中华民国提供了理论依据,《临时约法》也是借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而制定的,推动中国社会变革。
6.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的。原因有三,
一是法国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的农民深受封建阶层压迫,革命的愿望迫切;
二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专制统治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登台提供了政治舞台;
三是法国财政危机加剧,经济濒于崩溃。
1774年即位的国王路易十六,昏庸靡费,无以复加。法国的经济危机、财政危机、政治危机接踵而来,互相影响,最后汇成封建专制制度的全面危机。1789年春,法国爆发了300多次农民和城市平民起义;资产阶级感到自己的经济实力同政治、社会地位越来越不相称,一心想夺取政权。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1789年5月,路易十六被迫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代表会议,要第三等级出钱解决国家财政困难。这样的会议已有175年没有召开了,全国民情激愤。第三等级代表在人民群众高涨的革命情绪支持下,要求进行整治改革,先不研究财政问题,同特权等级发生了冲突。随后第三等级代表退出了会议,宣布自己代表全体国民,单独举行国民议会。
第三等级宣誓:不制定出一部宪法决不散会。不久国民大会改为制宪会议。路易十六阴谋用武力镇压,不断向巴黎、凡尔赛宫调集军队,巴黎市民则举行示威游行支持制宪会议,局势紧张。
7月12日,巴黎市民和军队发生冲突。次日晨,巴黎上空响起警钟,人民手拿短刀、斧头涌上街头,并从残废军人院夺得几万支枪,开始武装进攻。资产阶级利用这一形势,迫使巴黎市政府同他们组成新政府,即常务委员会,并组织起国民自卫军。
7月14日,巴黎工人、手工业者和小资产阶级攻占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堡垒。农民开始拒纳贡赋,焚毁封建契约,进攻贵族城堡,起义浪潮席卷全国。贵族开始大量逃往国外。7月14日起义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但是革命阵营的分野从此开始明朗。
政权转到制宪会议的大资产阶级手中,他们同王室有密切联系,君主立宪制是他们的政治纲领。他们只要求对旧制度做某些改革,不愿使革命走得太远。制宪会议只为资产阶级服务,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解决,而且还禁止工人集会、结社和罢工。
1791年9月,制宪会议通过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国王是行政首脑,有权暂停立法议会通过的议案。路易十六利用这种形势,力图复辟。他逃亡国外的行动失败后,暗中勾结沙俄、普鲁士、奥地利的封建君主。普奥联军扬言要“夷平巴黎”,国内王党分子也开始蠢动起来。巴黎人民义愤填膺,他们建立巴黎公社,和资产阶级中的激进派(雅各宾派)一起号召人民起义。
1792年8月10日,起义军逮捕并监禁了国王,摧毁了君主政体,废除宪法,由人民选举的国民会议代替立法会议。9月21日,国王被废黜。次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宣布成立。1793年1月21日,在人们的压力下,国王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断头台。
随后雅各宾派取代吉伦特派执政,1794年7月27日,反对革命政府的阴谋集团在国民公会发动政变,逮捕罗伯斯比尔、古东和圣·鞠思特等人,次日,他们被送上了断头台,雅各宾专政被颠覆,法国大革命的上升线被打断了,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
 151  
 127  
 86  
 172  
 132  
 174  
 106  
 106  
 140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