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醉八仙(杜康醉八仙图李白)_美酒网
唯有杜康是选自曹操的《短歌行》,作者不是李白
全文如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曹操
2. 李白的诗杜康的酒传言,北宋著名僧人佛印,在大相国寺的墙壁上,题下这样一首《酒色财气诗》: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佛印是苏轼的好友,一天,苏轼去大相国寺找佛印,人没见着,却看见了这首诗,于是和了一首:
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后来,宋神宗和王安石同游大相国寺,看到了佛印和苏轼的诗,宋神宗让王安石和一首,王安石和诗如下: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
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最后,宋神宗也和了一首:
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
后人将四首诗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更通俗且流传更广的《酒色财气歌》: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
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
看来四字有害,不如一笔勾销。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
无财世路难行,无气到被人欺。
看来四字有用,劝君量体裁衣。
3. 杜甫饮中八仙图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说法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八仙属道教教派,尊太上老君为教主。至明代吴元泰《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张果)、吕洞宾(吕岩)、何仙姑(何琼)、蓝采和(许坚)、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
据华轩居士考证,北宋中期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聚会时始有八仙之说。后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名言。扩展资料:其他版本的八仙1.中国民间传说中道教的八个仙人。见于唐、宋、元人记载,元杂剧中亦有他们的形象,但姓名尚不固定。
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里,始确定为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人。参阅《浦江清文录·八仙考》。
2.指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晋]谯秀《蜀纪》以为八人均在蜀得道成仙。
3.指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皆好饮酒赋诗,称为“酒中八仙人”。见《新唐书·李白传》。
唐 杜甫有《饮中八仙歌》。
4.指西汉淮南王刘安最为著名的八位门客,即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
相传刘安与八人服食仙丹后,俱成仙体。故后人称此八人为“八公”或“八仙”。
4. 杜康李白诗句述志令
曹操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赏析】
本文又名《述志令》,是反映曹操思想和经历的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重要文章。写于建安十五年(210),曹操五十六岁。于时,他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后,政权逐渐巩固,继而想统一全国;但是孙权、刘备两大军事势力仍然是他的巨大威胁。他们除在军事上联盟抗曹外,在政治上则抨击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欲废汉自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在这种政治形势下,曹操发布了这篇令文,借退还皇帝加封三县之名,表明自己的本志,反击了朝野谤议。
中概述了曹操统一中国北部的过程,表达了作者以平定天下、恢复统一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文章写得坦白直率,气势磅礴,充满豪气,表现出政治家的气度和见识。鲁迅评赞说:“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可惜他的文章传得很少。他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曹操今传文赋中,此文最具这种特色,值得后人借鉴。
顾祖禹在明末清初军事地理巨著《读史方舆纪要》中评价:“建安十八年,并十四州为九州。于是省幽、并为冀,司隶、凉为雍,省交州入荆、益,谓复《禹贡》九州之旧。时操为魏公,领冀州牧,欲广冀州以自益,非复古也。”
杰出的政治家很少成为杰出的文人,杰出的文人也很少能成为杰出的政治家。盖因前一种角色需要理性,后一种角色需要感性,矛盾冲突也。司马相如写就一手好赋,但一生至大的政绩不过是出使西南。李白的诗狂放不羁,仙才横溢,为官却差劲地很,职业最高峰也只是充当御用文人。而曹操,他是不同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败董卓,平袁绍,一连串的政治军事行动漂亮利索,精彩纷呈。治理天下,何等繁忙,却还能吟诗作赋,可见不是凡人能比。纵观中国历史,再没有第二个这样游刃有余的男人。
爱纳贤才的统治者有很多,用诗句来招揽人才的却独他一个。忍不住把这一百二十八个字的短歌行抄录上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殷殷求才之心,跃然纸上。 这样的殷切,却又意态壮阔,语含悲凉,丝毫不见猥琐。脱自诗经,意境又远在原诗之上。
5. 李白的诗杜康酒是杜康解千愁下一句是,人是岳飞救台湾。
曹操有诗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以其名作为酒名,看来后世也更倾向于杜康造酒这一说法。而东汉的《说文解字》一书,对高粱酒的记载也从侧面佐证了这一说法。最后一种说法认为酒是自然形成的,认为酒是被人发现,然后作为一种饮品而存在的。这一说法是说酒是在日常生活中被人偶然发现并作为一种饮品的。江统《酒诰》中,对此有详细记载。实在想弄得清清楚楚的朋友可以再可以亲自去翻一些史料,或许会了解的更明白。
6. 杜甫的醉八仙很好。借写李白,贺知章等几个文人饮酒醉欢,描写了唐代文人墨客自我意识的觉醒,描写了大唐社会多元,士大夫豪放不羁的形象,是盛唐气象的展现!
7. 杜康与李白答
短歌行 曹操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
蒙求 李瀚
胆斗,卢植音钟。桓温奇骨,邓艾大志。杨修捷对,罗友默记。杜康造酒,苍颉制字。樗里智囊,边韶经笥。滕公佳城,王果石崖。买妻耻醮
酬梦得比萱草见赠 白居易
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借问萱逢杜,何如白见刘。老衰胜少夭,闲乐笑忙愁。试问同年内,何人得白头。
8. 醉饮八仙图八仙,是指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即《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李玄/李洪水)、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何晓云)、吕洞宾(吕岩)、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
八仙的传说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种说法。 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汉淮南王刘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药,后世传其为仙,淮南八仙之说可能附会此事而起。五代时道士作画幅为蜀中八仙,所画人物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唐朝杜甫写的《饮中八仙歌》,指的是李白、贺知章等八位能诗善饮的文人学士。今之所谓八仙,大约形成于元代,但人物不尽相同。 至明代吴元泰作《八仙出处东游记》,铁拐李等八仙过海的故事日渐流传,八仙人物也在流传中稳定下来。正式定型为汉钟离(或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八仙人物出处不一,时代不同。最初见于史籍且确有其人的,是初盛唐时道术之士张果。 五代宋初,关于吕洞宾的仙话传说,流传甚盛,与道教内丹修炼法的传播相煽助,两宋之际即盛传“钟吕金丹道”。金元时全真道教兴起,为回应民间信仰及传说以宣扬其教法,将钟离权、吕洞宾等推为北五祖,民间传说、杂剧戏谈等便与道教神仙相互演衍,八仙故事流传益广,内容益繁富。吕洞宾是八仙形成的核心人物,道教称之为吕祖,各地道观,尤其全真道观祭祀不辍。 道教的八仙缘起于唐宋时期,当时民间已有“八仙图”,在元朝马致远的《岳阳楼》、范子安的《竹叶船》和谷子敬的《城南柳》等杂剧中,都有八仙的踪迹,但成员经常变动。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并没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在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有张四郎却没有何仙姑。明《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中的八仙,则以风僧寿、玄虚子取代张果老、何仙姑。
起源二
所谓“八仙”,乃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李铁拐、锺离权、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然而这个排名及八仙的组成,其实有多种说法,现在简单地介绍一下。 最早的八仙出现在汉代,是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当时称作“八公”。《小学绀珠》记载:“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 由此可见,淮南八仙只是八个文人,并非神仙。但后来因为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世便附会在他门下的八公也成仙了,称作“八仙”。 晋代谯秀所著《蜀纪》中,载有:“蜀之八仙”,依次是:“首容成公、隐于鸿闬,今青城山也;次李耳,生与蜀;三董仲舒,亦青城山隐士;四张道陵,今鹤鸣观;五庄居平,卜肆在成都;六李八百,龙门洞在成都;七范长生,在青城山;八尔朱先生,在雅州。”上述的“八仙”与现在所传的八仙,都毫无关系。 八仙的事迹多散见于唐、宋时的书籍中,但当时还没有形成“八仙”这样一个群体。真正集八人合称“八仙”的,是在元(人均gdp是什么意思?人均GDP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创作的杂剧中。这些杂剧都并称八位神仙,但人名有出入,各家不尽相同。 马致远的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第四折末《水仙子》,以吕洞宾的口吻,依次介绍八仙道:“第一个是汉钟离,现掌着群仙箓;这一个是铁拐李,发乱梳;这一个是蓝采和,板撤云阳木;这一个是张果老,赵州桥骑倒驴;这一个是徐神翁,身背着葫芦;这一个是韩湘子,韩愈的亲侄;这一个是曹国舅,宋朝的眷属;则我是吕纯阳,爱打的简子愚鼓。”上述八仙,均为男性,没有现在所传八仙中的何仙姑,却多了个徐神翁。 自从明代吴元泰的演义小说《东游记》一书问世后,“上洞八仙”才选定了。吴元泰排定了八仙的顺次:一、铁拐李,二、汉钟离,三、蓝采和,四、张果老,五、何仙姑,六、吕洞宾,七、韩湘子,八、曹国舅。这八仙的组成及排名次序,已经与现在所传八仙完全吻合,说明大多数人接受了吴氏的说法。
150
164
85
160
114
138
100
83
79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