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主页 > 酒习俗 >

《一腔诗意喂了狗》这首歌中引用了哪些古诗词?_美酒网

时间: 2024-01-06 09:25

花粥的这首《一腔诗意喂了狗》,由花粥作曲,姬霄作词。这首歌,主要表达了一种潇洒的现代恋爱观,好聚好散,敬往事一杯酒,再爱也不回头。曾经爱情的甜蜜与诗意,就只当全喂了狗。歌词中,化用了几句古诗,使得歌词通俗易懂的同时,又增添了诗意盎然。

1. 沙海行旱舟,冰山做酒壶

此句取意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而这首歌的词作者却说二十多年没朋友,漂泊天涯之中,无异于沙漠行舟。

2. 月上柳梢头,相约去青楼

此句化用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本意是相爱的两个人相约黄昏,共赏明月的唯美感情。

3. 怒发冲冠凭栏处我身边一壶酒

此句化自宋代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原意是说词人愤怒之极甚至头发都竖了起来。于是独自凭栏远望,疾风骤雨却刚刚停歇。

4. 正看尘满面,侧望腰已偻

此句化自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苏轼写给妻子的悼亡诗,意为自己因为思念和奔波,灰尘满面,白鬓如霜,纵使与亡妻相会,也不会认出自己。

不了解这词。从字面上理解,好像是一句歇后语所表达的意思。那就是乌龟吃大麦——抛撒五谷杂粮。

诗很无辜!骂人找茬出怨气,跟诗扯不上关系。

“酒后留君待眀月,还将明月送君回”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

“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君回”是唐诗人丁仙芝所作的《馀杭醉歌赠吴山人》一诗中的句子。

历来被视为唐诗名句!要知此句何意,先来赏析一番全诗(加官进爵是什么刑罚?司刑职员将预备好的桑皮纸揭起一张,盖在犯人脸上,司刑职员嘴里早含着一口烧刀子,使劲一喷,噀出一阵细雾,桑皮纸受潮发软,立即贴服在脸上,然后增加纸张的数量,导致犯人窒息而亡。):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

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

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

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

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

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君回。

通读了全篇我们再来浅析一下这两句!这两句中的【明月】与【送君】可不仅仅只是表象中的含义!在古人脑洞大开的意像下还给予了其它的意指!比如【明月】就有四种意指:

1.光明的月亮。如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中: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时的明月就是明月!

2.指明珠。 如唐 李商隐 《利州江潭作》诗中: “自携明月移灯疾, 欲就行云散锦遥。” 这里的明月却是指明珠!

3.喻泪珠。 如唐 孟郊 《连州吟》之三: “开缄白云断, 明月堕衣襟。” 这里的明月却是泪珠!

4.下一个月。 古书传及俗称谓曰明年、明日则有之矣, 明月仅见此耳。这里的明月就是下一个月的意思,同与明日,明年!

说完了【明月】再来说说【送君】:

送君除了送人的意思外,在古人的文字中还有赋予了鼓的意思!古文曰 “瑟曰文鹄, 笙曰采庸, 鼓曰送君, 钟曰华由, 磬曰洗东, 皆仙乐也。”

了解了这些,我就浅析一下【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君还】这两句!大概意思就是〔把酒相谈甚欢想留客住一段时间,走的时候惺惺相惜,告别场面隆重,鼓乐齐鸣但也是泪满青衫〕!个人浅见,望友指教!

最后八卦一下丁仙芝这个人!他字元祯,曲阿人。曾在大唐开元十三年,进士及弟,一直到五六后才被封了个小官!看来官运不通,听说此人交友广泛,甚至与诗仙李白也私交甚笃,互为知已!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丁仙芝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君回。全诗如上,丁仙芝在唐朝诗坛上名不见经传,但这首诗中的“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君回”却是名句。诗中的“明月”究竟何意?妙在何处?在我看来,这里表象上是用明月这种意象意指送别,但结合诗题中的“吴山人”,又有一语双关之妙,算是妙笔生花之句。

要想理解全句之妙,必须结合李白的《寄弄月溪吴山人》一诗方可理解其妙,李白的诗如下:

尝闻庞德公,家住洞湖水。终身栖鹿门,不入襄阳市。夫君弄明月,灭景清淮里。高踪邈难追,可与古人比。清扬杳莫睹,白云空望美。待我辞人间,携手访松子。这个“吴山人”估计是一个隐居的道士。从李白的诗中可以看出,这个吴山人夫妻俩隐居在叫“弄月溪”的山野溪边,喜欢在山中赏月,可见其人对月的痴迷,估计和梅妻鹤子的林逋对梅花和仙鹤的情感差不多走火入魔的地步吧。

从丁仙芝和李白他俩与吴山人的交往匪浅来看,丁仙芝应该对吴山人对月的痴迷十分清楚。所以丁仙芝请吴山人喝酒之后,估计天色已晚,于是留吴山人下来闲叙直到月亮升起来,然后趁着月色送吴山人回到弄月溪,并且以“还将明月送君回”之句收官,既有月夜送人的意思,也含着把你的月亮送还给你的这层意思,与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中那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有异曲同工的意境。

月亮在中国传统诗歌文化中与送别、思念等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几乎成了传统文化的一个由来已久千古不易的基因。比如王安石的“明月何时照我还”、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等不胜枚举,而现代歌曲中也有“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之类的歌词。

至于说这句诗中的“明月”指下月的意思,我以为颇为不妥。用“明月”指“下月”乃是特例,见明代杨慎所著的《升庵经说·春秋左传·明月》:“齐燕平之月,公孙段卒,国人愈惧;其明月,子产立公孙洩 。古书传及俗称谓曰明年、明日则有之矣,明月仅见此耳。”杨慎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三国演义》中的开篇词即是他所作,作为一个博览群书满腹经纶的大才子,他应该看过丁仙芝的这首诗,但他说“明月”指“下月”也仅在《左传》中这一处见到过,据此也可看出此处明月并非指下月之意。

何况,吴山人隐居的弄月溪就在馀杭,作为他的好丁仙芝,没必要喝一场酒就留他住一个月,于常理也说不过去,这么近的距离非要吴山人夫妻搞出两地分居一个月,正常人都不会这么干。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猜你喜欢

QQ:3383366960